挖冬虫夏草的时节并非全国统一,而是与产区海拔、气候条件紧密相关,核心遵循 “子座成熟且未老化” 的原则 —— 既要等子座从土壤中长出(可见可挖),又要赶在孢子释放、营养流失前完成采挖。很多人误以为 “夏季就能挖”,实则不同产区的采挖期差异可达 1-2 个月,且每年会因气候波动微调。本文将按高、中、低海拔产区分类,详解挖冬虫夏草的具体时节、环境特点及注意事项,帮你精准把握 “挖虫草的黄金窗口”。
一、核心原则:什么时候挖?看 “子座成熟度”
在讨论具体时节前,需先明确挖冬虫夏草的核心判断标准 ——子座的成熟状态,而非单纯看月份。子座是冬虫夏草的 “草体” 部分,其生长阶段直接决定能否采挖:
不可采阶段:子座未出土(隐藏在土壤中,肉眼不可见)或刚出土(长度
最佳采挖阶段:子座出土后生长至 3-8 厘米,颜色从白色变为棕褐色,顶端膨大形成 “子囊壳”(内含未成熟孢子),但未裂开释放孢子,此时虫体饱满、活性成分含量最高;
过晚阶段:子囊壳裂开,孢子释放(肉眼可见顶端有白色粉末),此时虫体内的营养会随孢子流失,虫体变空,品质大幅下降,失去采挖价值。
因此,“挖虫草的时节” 本质是 “子座达到最佳成熟度的时间段”,而这个时间段因产区海拔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。
二、按海拔分类:不同产区的采挖时节差异
我国冬虫夏草产区集中在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的高海拔山地,海拔从 3500 米到 5000 米不等,海拔越高,气候越寒冷,子座出土和成熟时间越晚,采挖期也相应延后,具体可分为三大产区类型:
1. 高海拔核心产区(4500-4800 米):6 月中旬 - 7 月上旬,夏季中晚期
高海拔核心产区以西藏那曲(安多、聂荣)、青海玉树(称多、治多)为代表,这里是优质虫草的主产区,采挖时节有以下特点:
具体时间:每年 6 月中旬开始,7 月上旬结束,采挖期仅 25-30 天,是所有产区中最晚且最集中的。例如,那曲安多县的采挖期通常从 6 月 15 日左右启动,7 月 10 日前必须结束;玉树称多县则稍早几天,6 月 10 日左右开始,7 月 5 日前后收尾。
气候背景:此时高海拔草甸刚度过漫长冬季,5 月下旬土壤才开始解冻,子座从 5 月下旬开始缓慢出土,6 月中旬达到 “3-8 厘米、棕褐色” 的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5-12℃,昼夜温差达 15℃以上,白天阳光充足(利于子座生长),夜晚可能出现霜冻(需注意保暖),土壤湿度 40%-50%(湿润但不泥泞,适合挖掘)。
采挖难度: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 60%-70%,且地形多为缓坡草甸,部分区域有碎石,采挖者易出现高原反应,需缓慢适应环境;同时,这里的虫草颜色与草甸土壤颜色接近(深黄或棕褐色),需弯腰仔细寻找,平均每小时仅能发现 3-5 根。
2. 中海拔产区(4000-4500 米):6 月上旬 - 6 月下旬,夏季早期
中海拔产区包括四川甘孜(石渠、德格)、青海果洛(玛沁、达日)、西藏昌都(丁青、类乌齐),采挖时节比高海拔产区早 10-15 天:
具体时间:6 月上旬启动,6 月下旬结束,采挖期约 30 天。例如,甘孜石渠县的采挖期通常从 6 月 1 日左右开始,6 月 25 日前后结束;果洛玛沁县稍晚 2-3 天,6 月 3 日启动,6 月 28 日收尾。
气候背景:中海拔地区土壤解冻时间比高海拔产区早 10 天左右(5 月中旬解冻),子座 5 月中旬开始出土,6 月上旬达到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8-15℃,昼夜温差 12-15℃,降水比高海拔产区略多(偶尔有小雨),需携带雨具;草甸植被覆盖率 70%-80%(以嵩草、苔草为主),虫草隐藏在草丛中,寻找难度略低于高海拔产区。
特点:这里的虫草单根重量略低于高海拔核心产区(多为 0.25-0.33 克 / 根),但数量更集中,部分区域每平方米可发现 1-2 根,采挖效率比高海拔产区高 20%-30%,是市场上 “性价比虫草” 的主要来源。
3. 低海拔产区(3500-4000 米):5 月下旬 - 6 月中旬,春末夏初
低海拔产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迪庆(香格里拉、德钦)、甘肃甘南(玛曲、碌曲)、四川阿坝(红原、若尔盖),是最早进入采挖期的区域:
具体时间:5 月下旬开始,6 月中旬结束,采挖期约 35 天,比高海拔产区早 20-25 天。例如,迪庆香格里拉的采挖期从 5 月 20 日左右启动,6 月 15 日前后结束;甘南玛曲县稍早 1-2 天,5 月 18 日启动,6 月 13 日收尾。
气候背景:低海拔地区冬季较短,土壤 4 月底就开始解冻,子座 5 月初开始出土,5 月下旬达到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10-18℃,接近平原夏季温度,昼夜温差 10-12℃,气候相对温和,几乎无高原反应风险;但这里的草甸杂草较多(除嵩草外,还有金露梅、委陵菜等灌木),虫草易被杂草遮挡,需拨开草丛寻找。
注意事项:低海拔产区的虫草生长周期较短(10-12 个月),子座成熟速度快,若采挖不及时(超过 6 月中旬),子囊壳易裂开释放孢子,导致品质下降。因此,当地采挖者通常会在 5 月下旬集中进山,每天采挖时间长达 8-10 小时,确保在 1 个月内完成采挖。
三、每年采挖时节的 “变量”:气候如何影响采挖时间?
即使同一产区,每年的采挖时节也会因气候波动微调,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,偏差范围通常在 3-10 天:
1. 冬季气温:冷则晚,暖则早
冬季极端低温持续时间长,会推迟土壤解冻时间,进而延后子座出土和采挖期。例如,2022 年青海玉树冬季(12 月 - 次年 2 月)极端低温(低于 - 35℃)持续了 45 天,比往年多 15 天,导致土壤解冻时间推迟至 5 月 25 日(往年 5 月 20 日),采挖期也从 6 月 10 日延后至 6 月 15 日;而 2023 年冬季偏暖(极端低温仅 - 30℃,持续 20 天),土壤 5 月 18 日就解冻,采挖期提前至 6 月 8 日。
2. 春季降水:足则准,少则晚
春季(4-5 月)降水充足,土壤湿度保持在 40%-50%,利于子座均匀出土和生长,采挖期会按正常时间启动;若春季干旱(降水比往年少 30% 以上),土壤湿度低于 30%,子座生长会停滞,出土时间延后,采挖期也相应推迟。例如,2021 年四川甘孜春季降水仅为往年的 60%,子座出土时间比往年晚 7 天,采挖期从 6 月 1 日延后至 6 月 8 日。
3. 夏季温度:高则短,低则长
采挖期内若夏季气温持续高于 15℃(中低海拔产区)或 12℃(高海拔产区),子座成熟速度会加快,采挖期会缩短(从 30 天缩至 25 天),需提前结束采挖;若夏季降温频繁(气温低于 10℃),子座生长放缓,成熟时间延后,采挖期会延长(从 30 天增至 35 天)。例如,2020 年云南迪庆采挖期内(5 月 20 日 - 6 月 15 日),有 10 天日均气温低于 10℃,子座成熟速度变慢,采挖期延长至 6 月 20 日。
四、采挖时节的 “潜规则”:政策与生态保护要求
除了自然规律,挖冬虫夏草的时节还受当地政策管控,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点。为保护高海拔生态环境(过度采挖会破坏草甸植被,导致水土流失),各产区会根据当年虫草生长情况,划定 “合法采挖期”,并实行 “持证采挖”:
政策管控时间:通常比自然最佳采挖期晚 3-5 天启动,早 3-5 天结束,例如,西藏那曲自然采挖期为 6 月 15 日 - 7 月 10 日,政策允许采挖期为 6 月 18 日 - 7 月 7 日,留出时间进行生态评估和采挖者登记;
区域禁挖:部分生态脆弱区(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、水源涵养地)会全年禁挖,即使处于采挖时节,也不允许进入;
采挖要求:采挖时需使用特制小铲子(宽度
因此,实际挖虫草的时节,需结合 “自然最佳期” 和 “政策允许期”,两者重合的时间段才是真正的 “合法采挖窗口”。
五、常见疑问解答:关于采挖时节的误区
疑问 1:“越早挖的虫草品质越好”,是真的吗?
不是。过早挖(子座未成熟,呈白色)的虫草,虫体营养未完全积累,活性成分含量低(虫草素含量仅为成熟虫草的 50%-60%);最佳品质的虫草是在子座成熟且未释放孢子时采挖(颜色棕褐色,长度 3-8 厘米),并非 “越早越好”。
疑问 2:下雨天能挖虫草吗?
不建议。下雨天土壤泥泞,挖掘时易导致虫草断裂(断草价格仅为完整虫草的 60%-70%);同时,雨水会让子座吸水变软,易滋生杂菌,影响品质;此外,高海拔地区雨天易伴随雷电和低温,存在安全风险。
疑问 3:采挖期结束后,还能挖到虫草吗?
很难。采挖期结束后,剩余的虫草多为 “过熟虫草”(子囊壳已裂开,孢子释放)或 “未出土虫草”(隐藏在土壤中,未被发现),过熟虫草品质差,无商业价值;未出土虫草会在土壤中逐渐腐烂,或被啮齿类动物(如旱獭)吃掉,难以存活到次年。
六、总结:挖冬虫夏草的时节 “这样记”
结合以上分析,挖冬虫夏草的时节可按 “海拔越高,时间越晚” 的规律总结:
低海拔产区(3500-4000 米):5 月下旬 - 6 月中旬(春末夏初,最早采挖);
中海拔产区(4000-4500 米):6 月上旬 - 6 月下旬(夏季早期,中间时段);
高海拔核心产区(4500-4800 米):6 月中旬 - 7 月上旬(夏季中晚期,最晚采挖)。
且每年需根据冬季气温、春季降水、夏季温度微调,偏差 3-10 天,同时需遵守当地 “政策允许期”。理解这个时节规律,不仅能帮你判断 “什么时候能挖到优质虫草”,也能让你意识到:采挖虫草需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要求,只有合理把控时节,才能在获取收益的同时,保护冬虫夏草赖以生存的高海拔草甸生态。
挖冬虫夏草的时节并非全国统一,而是与产区海拔、气候条件紧密相关,核心遵循 “子座成熟且未老化” 的原则 —— 既要等子座从土壤中长出(可见可挖),又要赶在孢子释放、营养流失前完成采挖。很多人误以为 “夏季就能挖”,实则不同产区的采挖期差异可达 1-2 个月,且每年会因气候波动微调。本文将按高、中、低海拔产区分类,详解挖冬虫夏草的具体时节、环境特点及注意事项,帮你精准把握 “挖虫草的黄金窗口”。
一、核心原则:什么时候挖?看 “子座成熟度”
在讨论具体时节前,需先明确挖冬虫夏草的核心判断标准 ——子座的成熟状态,而非单纯看月份。子座是冬虫夏草的 “草体” 部分,其生长阶段直接决定能否采挖:
不可采阶段:子座未出土(隐藏在土壤中,肉眼不可见)或刚出土(长度
最佳采挖阶段:子座出土后生长至 3-8 厘米,颜色从白色变为棕褐色,顶端膨大形成 “子囊壳”(内含未成熟孢子),但未裂开释放孢子,此时虫体饱满、活性成分含量最高;
过晚阶段:子囊壳裂开,孢子释放(肉眼可见顶端有白色粉末),此时虫体内的营养会随孢子流失,虫体变空,品质大幅下降,失去采挖价值。
因此,“挖虫草的时节” 本质是 “子座达到最佳成熟度的时间段”,而这个时间段因产区海拔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。
二、按海拔分类:不同产区的采挖时节差异
我国冬虫夏草产区集中在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的高海拔山地,海拔从 3500 米到 5000 米不等,海拔越高,气候越寒冷,子座出土和成熟时间越晚,采挖期也相应延后,具体可分为三大产区类型:
1. 高海拔核心产区(4500-4800 米):6 月中旬 - 7 月上旬,夏季中晚期
高海拔核心产区以西藏那曲(安多、聂荣)、青海玉树(称多、治多)为代表,这里是优质虫草的主产区,采挖时节有以下特点:
具体时间:每年 6 月中旬开始,7 月上旬结束,采挖期仅 25-30 天,是所有产区中最晚且最集中的。例如,那曲安多县的采挖期通常从 6 月 15 日左右启动,7 月 10 日前必须结束;玉树称多县则稍早几天,6 月 10 日左右开始,7 月 5 日前后收尾。
气候背景:此时高海拔草甸刚度过漫长冬季,5 月下旬土壤才开始解冻,子座从 5 月下旬开始缓慢出土,6 月中旬达到 “3-8 厘米、棕褐色” 的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5-12℃,昼夜温差达 15℃以上,白天阳光充足(利于子座生长),夜晚可能出现霜冻(需注意保暖),土壤湿度 40%-50%(湿润但不泥泞,适合挖掘)。
采挖难度: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 60%-70%,且地形多为缓坡草甸,部分区域有碎石,采挖者易出现高原反应,需缓慢适应环境;同时,这里的虫草颜色与草甸土壤颜色接近(深黄或棕褐色),需弯腰仔细寻找,平均每小时仅能发现 3-5 根。
2. 中海拔产区(4000-4500 米):6 月上旬 - 6 月下旬,夏季早期
中海拔产区包括四川甘孜(石渠、德格)、青海果洛(玛沁、达日)、西藏昌都(丁青、类乌齐),采挖时节比高海拔产区早 10-15 天:
具体时间:6 月上旬启动,6 月下旬结束,采挖期约 30 天。例如,甘孜石渠县的采挖期通常从 6 月 1 日左右开始,6 月 25 日前后结束;果洛玛沁县稍晚 2-3 天,6 月 3 日启动,6 月 28 日收尾。
气候背景:中海拔地区土壤解冻时间比高海拔产区早 10 天左右(5 月中旬解冻),子座 5 月中旬开始出土,6 月上旬达到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8-15℃,昼夜温差 12-15℃,降水比高海拔产区略多(偶尔有小雨),需携带雨具;草甸植被覆盖率 70%-80%(以嵩草、苔草为主),虫草隐藏在草丛中,寻找难度略低于高海拔产区。
特点:这里的虫草单根重量略低于高海拔核心产区(多为 0.25-0.33 克 / 根),但数量更集中,部分区域每平方米可发现 1-2 根,采挖效率比高海拔产区高 20%-30%,是市场上 “性价比虫草” 的主要来源。
3. 低海拔产区(3500-4000 米):5 月下旬 - 6 月中旬,春末夏初
低海拔产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迪庆(香格里拉、德钦)、甘肃甘南(玛曲、碌曲)、四川阿坝(红原、若尔盖),是最早进入采挖期的区域:
具体时间:5 月下旬开始,6 月中旬结束,采挖期约 35 天,比高海拔产区早 20-25 天。例如,迪庆香格里拉的采挖期从 5 月 20 日左右启动,6 月 15 日前后结束;甘南玛曲县稍早 1-2 天,5 月 18 日启动,6 月 13 日收尾。
气候背景:低海拔地区冬季较短,土壤 4 月底就开始解冻,子座 5 月初开始出土,5 月下旬达到最佳成熟度。采挖期间日均气温 10-18℃,接近平原夏季温度,昼夜温差 10-12℃,气候相对温和,几乎无高原反应风险;但这里的草甸杂草较多(除嵩草外,还有金露梅、委陵菜等灌木),虫草易被杂草遮挡,需拨开草丛寻找。
注意事项:低海拔产区的虫草生长周期较短(10-12 个月),子座成熟速度快,若采挖不及时(超过 6 月中旬),子囊壳易裂开释放孢子,导致品质下降。因此,当地采挖者通常会在 5 月下旬集中进山,每天采挖时间长达 8-10 小时,确保在 1 个月内完成采挖。
三、每年采挖时节的 “变量”:气候如何影响采挖时间?
即使同一产区,每年的采挖时节也会因气候波动微调,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,偏差范围通常在 3-10 天:
1. 冬季气温:冷则晚,暖则早
冬季极端低温持续时间长,会推迟土壤解冻时间,进而延后子座出土和采挖期。例如,2022 年青海玉树冬季(12 月 - 次年 2 月)极端低温(低于 - 35℃)持续了 45 天,比往年多 15 天,导致土壤解冻时间推迟至 5 月 25 日(往年 5 月 20 日),采挖期也从 6 月 10 日延后至 6 月 15 日;而 2023 年冬季偏暖(极端低温仅 - 30℃,持续 20 天),土壤 5 月 18 日就解冻,采挖期提前至 6 月 8 日。
2. 春季降水:足则准,少则晚
春季(4-5 月)降水充足,土壤湿度保持在 40%-50%,利于子座均匀出土和生长,采挖期会按正常时间启动;若春季干旱(降水比往年少 30% 以上),土壤湿度低于 30%,子座生长会停滞,出土时间延后,采挖期也相应推迟。例如,2021 年四川甘孜春季降水仅为往年的 60%,子座出土时间比往年晚 7 天,采挖期从 6 月 1 日延后至 6 月 8 日。
3. 夏季温度:高则短,低则长
采挖期内若夏季气温持续高于 15℃(中低海拔产区)或 12℃(高海拔产区),子座成熟速度会加快,采挖期会缩短(从 30 天缩至 25 天),需提前结束采挖;若夏季降温频繁(气温低于 10℃),子座生长放缓,成熟时间延后,采挖期会延长(从 30 天增至 35 天)。例如,2020 年云南迪庆采挖期内(5 月 20 日 - 6 月 15 日),有 10 天日均气温低于 10℃,子座成熟速度变慢,采挖期延长至 6 月 20 日。
四、采挖时节的 “潜规则”:政策与生态保护要求
除了自然规律,挖冬虫夏草的时节还受当地政策管控,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点。为保护高海拔生态环境(过度采挖会破坏草甸植被,导致水土流失),各产区会根据当年虫草生长情况,划定 “合法采挖期”,并实行 “持证采挖”:
政策管控时间:通常比自然最佳采挖期晚 3-5 天启动,早 3-5 天结束,例如,西藏那曲自然采挖期为 6 月 15 日 - 7 月 10 日,政策允许采挖期为 6 月 18 日 - 7 月 7 日,留出时间进行生态评估和采挖者登记;
区域禁挖:部分生态脆弱区(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、水源涵养地)会全年禁挖,即使处于采挖时节,也不允许进入;
采挖要求:采挖时需使用特制小铲子(宽度
因此,实际挖虫草的时节,需结合 “自然最佳期” 和 “政策允许期”,两者重合的时间段才是真正的 “合法采挖窗口”。
五、常见疑问解答:关于采挖时节的误区
疑问 1:“越早挖的虫草品质越好”,是真的吗?
不是。过早挖(子座未成熟,呈白色)的虫草,虫体营养未完全积累,活性成分含量低(虫草素含量仅为成熟虫草的 50%-60%);最佳品质的虫草是在子座成熟且未释放孢子时采挖(颜色棕褐色,长度 3-8 厘米),并非 “越早越好”。
疑问 2:下雨天能挖虫草吗?
不建议。下雨天土壤泥泞,挖掘时易导致虫草断裂(断草价格仅为完整虫草的 60%-70%);同时,雨水会让子座吸水变软,易滋生杂菌,影响品质;此外,高海拔地区雨天易伴随雷电和低温,存在安全风险。
疑问 3:采挖期结束后,还能挖到虫草吗?
很难。采挖期结束后,剩余的虫草多为 “过熟虫草”(子囊壳已裂开,孢子释放)或 “未出土虫草”(隐藏在土壤中,未被发现),过熟虫草品质差,无商业价值;未出土虫草会在土壤中逐渐腐烂,或被啮齿类动物(如旱獭)吃掉,难以存活到次年。
六、总结:挖冬虫夏草的时节 “这样记”
结合以上分析,挖冬虫夏草的时节可按 “海拔越高,时间越晚” 的规律总结:
低海拔产区(3500-4000 米):5 月下旬 - 6 月中旬(春末夏初,最早采挖);
中海拔产区(4000-4500 米):6 月上旬 - 6 月下旬(夏季早期,中间时段);
高海拔核心产区(4500-4800 米):6 月中旬 - 7 月上旬(夏季中晚期,最晚采挖)。
且每年需根据冬季气温、春季降水、夏季温度微调,偏差 3-10 天,同时需遵守当地 “政策允许期”。理解这个时节规律,不仅能帮你判断 “什么时候能挖到优质虫草”,也能让你意识到:采挖虫草需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要求,只有合理把控时节,才能在获取收益的同时,保护冬虫夏草赖以生存的高海拔草甸生态。